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涂长望简介


中国气象事业奠基人——涂长望

      涂长望(1906~1962年),祖籍黄冈阳逻涂家岭(今属武汉新洲)。涂长望曾任中国气象局首任局长,是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长期预报、农业气候、霜冻预测、长江水文预测、气候与人体健康、气候与河川水文关系等气象领域均有杰出成果。

undefined

青年时代的涂长望

      在担任气象局局长期间,他制定了一个由中央至乡镇的气象台站网建设计划。1962年仅56岁的涂长望因病去世。现在全国各地气象台站均是按此计划修建,为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49年前,他就在病床上呕心沥血地提出了“20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的观点,时隔20年后,这一问题才被普遍重视。今天,人们对这位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科学家充满景仰,涂长望和他的理论将会永远铭刻在世界气象科学的历史丰碑上。

  涂长望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进行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涂长望先生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科学技术者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是世界科学技术组织的活动家。涂长望先生还是我国著名教授,曾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任教,他的研究生如郭晓岚、谢义炳、叶笃正、施雅风、毛汉礼、陈述彭、黄士松等人都成为当今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气候区域》、《我国低气压之成因与来源》、《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中国之气团》、《关于二十一世纪气候变暖问题》等。

undefined

涂长望和夫人

  涂长望(清光绪32年)1906年10月出生于汉口汉正街一个以宗教为职业又崇尚新学的贫寒之家。父亲涂含章,为生活所迫曾在教堂当厨师,后成为职业传教士。母亲汪美珍,受过新学教育,常以伟人故事教育11个孩子。涂长望排行第三,童年生活的艰辛,使他萌发了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为中国人争气的志向。1913年入教会小学读书。1920年入武昌第15中学(当时为博文书院)。1925年考入华中大学。1926年转入上海沪江大学科学系。读书期间他受“五四运动”和北伐革命浪潮的影响,参加过人民群众举行的孙中山追悼会。

  英国留学时期

undefined

涂长望在英国留学时的照片

  1930年赴英国考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研读经济地理。次年9月转入帝国理工研究院,研究天气预报,在当时著名气象学家沃克教授指导下,潜心研学,写出《中国雨量与世界气候》一文(收入《英国皇家学会论文集》),获硕士学位,并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英国皇家气象学会第一位中国会员。1933年底入利物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参加以杨秀峰为首的中国旅欧学生救亡大同盟。留学期间涂长望交游甚广,并热心于民主进步事业。参加了留英进步学生组织的“反帝救亡大同盟”,痛斥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934年他受“反帝救亡大同盟”的派遣,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招待会。返英后他参加了第三国际领导的秘密活动,结识了杨秀峰、邹韬奋等进步人士,且受到他们的思想影响,认识到“近代科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欧洲科学迅速发展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1934年秋,接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教授的电邀,断然放弃博士学位考评回国,进气象研究所任研究员。1935年发表《我国水灾可以避免吗?》一文。1937年发表《中国天气与世界天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的著名论文,指出要研究中国反常天气,必须研究世界天气、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和海洋洋流等问题。涂提出的一些天气预报方程式,为当时独创性见解。

  1937年南京沦陷前,随气象研究所西迁汉口。涂关心长江水患,分别与汉口市市长吴国桢、其兄吴国柄及有关气象水利界人士研究1931年大水灾的情况和以后的对策。1938年初随气象所去重庆。两年间,连续发表《中国之气团》、《中国气团的特性》两篇论文,把地面两度空间分析发展到三度空间分析,开创了三度空间中国式的气象学。1939年离重庆赴广西宜山,在浙江大学任教。1942年参加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三溪冶炼厂工作,任副秘书长。同年回重庆,受聘中央大学任教。

  1945年7月他与梁希等人积极组成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科协)。他任常务理事兼总干事,从事爱国民主运动和国际和平运动。

  1945年9月九三学社在重庆成立,与许德珩、褚辅成、税西恒、潘菽等16人当选为中央理事会理事,涂兼任理事会秘书长。同年,参与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7年代表科协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科学与人类福利大会”,在会上谴责原子战争,呼吁科学要为人类造福。在英逗留期间,涂组织中国留英学生,成立中国科协英国分会,后旅美又组织中国科协美国分会。

  194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公开发表“科学与民主”的演说,南京解放前夕,遭特务追捕,被迫潜往上海,经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去香港、经天津安抵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涂长望和来自各界的代表和委员们,在观礼台上一起目睹了新中国的成立,当天安门上空飞过属于人民的飞机时,大家都兴奋不已,作为气象专家的涂长望却更加感到了组建新中国气象事业的紧迫性。面对旧中国气象工作分散稀少的局面,涂长望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制订了中国气象台站网的通盘计划。

  新中国建立后,出任担任中国气象局首任局长(当时称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1954年8月,气象局划归国务院,仍任中央气象局局长,直至逝世。在此期间,曾先后建立各级气象机构和台站网,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气象工作。涂十分重视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为农业服务的工作,注意与科学研究机关、 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在其主持下,许多重要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得以展开,中国气象科学水平得以提高。

  涂长望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秘书长、副主席。1955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第一批院士,1994年起改称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

  1957年,遭错误批判,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仍然呕心沥血坚持研究。1959年患脑干瘤,走路失去平衡,在这样艰难情况下,病床上的涂长望口述出一份千字论文《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的问题》,由秘书刘广汉记录。1960年脑干瘤压迫视神经,右眼不能使用,他于笔歪字斜中撰写涉及观测、预报、云雾物理、海洋气象、农业气象等多项问题建议书。后来左眼也不能使用,遂自己口述,请人代书,写出最后一篇论文《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问题》。1962年辞世时仅56岁。

  1965年7月上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沬若重返庐山。他在视察中央气象局庐山天气控制研究所时,特意在气象局原局长涂长望1958年下榻的别墅盘桓了好一会儿,思念这位英年早逝的老朋友、卓越的气象学家。离开天控所时,他应邀写了一副对联“戡天志在争民主,返日戈挥夺自由”,这是他1962年深切悼念因病逝世的、56岁的涂长望所写的挽诗中的两句,全诗为:

  同君屡次赋欧游,才干堪推第一流。肝胆照人风洒脱,心胸涵物韵容休。

  戡天志在争民主,返日戈挥夺自由。努力一生无懈怠,令人长忆旧渝洲。

(责任编辑:叶海英)

(转自中国气象局官网:http://www.cma.gov.c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   版权所有 © 2019 NUIST备80020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210044   025-58235255   
请使用Chrome或IE8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