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蕾,中共正式党员, 2020级地理信息科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人机摄影社副社长,获2022年中国高校大数据挑战赛二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江苏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第八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三等奖。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诚信自强之星”、长望“科创之星”等荣誉称号;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一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和软件著作权1项。目前已经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坚韧前行,脚踏实地,走好学术与成长之路
初入大学时的她,成绩位于年级中等偏上(绩点3.8),面对繁重的课程,也曾感到迷茫。然而,她并未因此气馁,而是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她坚信,“老师授课的重点往往与考试内容紧密相连,结合笔记复习能够迅速掌握知识。”她特别注重高数和线性代数这两门强基课程,通过刻苦学习,大一结束时,已跃升至班级前十。
进入大二后,她开始关注并参与科研竞赛,积极投身于大创、挑战杯、互联网“+”和节能减排等赛事。她深知这些竞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她不断成长。面对困难和压力,她得到了老师、父母和团队成员的鼓励与支持,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和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学习了许多跨专业的知识,使她的学术视野更加开阔。
在大二期间,刘敬蕾成功实现了科研竞赛与学业之间的平衡,绩点稳步上升。到了大三,她凭借在大二期间积累的竞赛经验和专业知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获得了大学阶段的第一项国家级奖励,并成功申请授权了一项发明专利。在取得这些成绩后,她将重心再次转移到学业上,进一步优化绩点表现,最终突破了4.0的绩点大关。
学术与兴趣并重,劳逸结合铸就卓越之路
课堂上,她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认真听讲,并细致地做好相关笔记,这是她一贯的出色学习习惯。这些详尽的笔记不仅帮助她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在复习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她能够迅速回顾知识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仅仅沉浸在学术的海洋里。她深知劳逸结合的重要性,课余时间,她会积极充实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无人机操作和摄影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她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找到了乐趣,也拓宽了她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谈及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刘敬蕾表示:“放松是每个人的加油站,它能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而与朋友相处则是我精神食粮的重要来源,他们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让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学姐寄语:竞赛与保研之路,勇敢尝试,矢志奋斗
当谈及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时,刘敬蕾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在竞赛和保研复试中的宝贵经验。她强调,在竞赛方面,大一时期要特别重视每一门必修课的学习。如果对竞赛有兴趣,可以在大一下学期暑假时积极与导师交流竞赛想法或参与科研项目,利用暑假时间弥补信息差,准备计划书、PPT等材料。
“申请大创是非常有必要的,”刘敬蕾说,“它不仅能锻炼你的团队合作能力,还需要你用一年的时间去打磨项目。我当初也没想到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真的成功了。所以,学弟学妹们也要勇于尝试,或许结果会出乎你的意料。”
对于保研复试,她建议同学们从五一节假期前后开始准备。同时,要密切关注心仪学校的夏令营时间节点。她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分享了参加北师大和中科院地理所夏令营的经历,并强调了英语听力、翻译和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她还提到,复试中文献阅读能力的考察同样重要,需要平时不断巩固和积累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加深印象。
最后,刘敬蕾寄语学弟学妹:“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在矢志奋斗中焕发绚丽光彩。燃烧内心光芒,绽放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