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长望之星 正文
梅雨旸: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作者:     发布人: 高婷亭    发布时间: 2025/04/22 14:18:43    浏览量:

梅雨旸,中共预备党员,长望学院2021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2024年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曾获校一等奖学金;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三区期刊论文1篇,主持省级大创项目1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业精于勤,力行践知

无论理想多么远大,学业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基石。在校期间,梅雨旸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专业课均分90+,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并获得校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在上一学年中,她取得了绩点、综测双第一的成绩。扎实的专业课程基础让她在参加的所有推免夏令营中全都取得了“优秀营员”资格,并且在今年9月以专业第一的推免成绩成功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梅雨旸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于是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力求创新与实践。本科期间,梅雨旸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一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五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主持省级大创项目一项并顺利结项。

她认为,学科竞赛是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试金石。梅雨旸积极参与多类学科竞赛,学科交叉,硕果累累。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对每一个环节,抽丝剥茧、追根溯源,在无数次的挫折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不断交织,一个个焦虑到无法入眠的夜晚和激烈讨论的通宵中,知识和应用正在形成闭环。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梅雨旸系统地学习了多种模型与算法,不断地阅读文献并用撰写英文论文,她的数理能力和英语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也为她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学科竞赛的磨砺,梅雨旸推开了科研大门。她两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三撰写并成功发表SCI论文,参与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在专业领域,她开拓创新。对不同侧重点的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为舒适人居、智慧旅游、生态恢复、产业升级等助力。

德智同长,多栖发展

在学生会工作的三年里,从干事到部长到主席,梅雨旸积极举办活动,召开例会,成立学科竞赛社团,开展线下技能培训。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是她的宗旨,她的工作成果也获得了学院的认可与学校的表彰。此外,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梅雨旸坚定信仰,每天坚持学习强国打卡,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活动。

课余时间,梅雨旸努力传播信大学子的关怀与声音。在各类大小志愿活动中,都能看见她的身影。此外,梅雨旸积极发展兴趣爱好。乐团表演、舞蹈、绘画都是她所享受的。正所谓“技多不压身”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梅雨旸希望能放慢脚步,去体会与感受生命的丰度,成为一个热爱生活,自由独特的人。

坚持热爱,脚步不停

常有人问:“这个专业是不是太冷门?会不会没有前景?”。但因为责任,因为理想,梅雨旸坚持深耕于人文地理这个专业。真心从何而来?梅雨旸认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个人选择。也许,不能击退外界的流言蜚语,更无法改变所学专业“冷门”的头衔,但在绘制一张张地图、修改一段段代码、撰写一篇篇论文之后,梅雨旸说:“我对专业的热爱之心不会变,对致力于在地理学界留下印记的梦想之心不会变,对为祖国城乡规划建设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不会变。”

作为一名人文地理学者,她信仰远到边陲的铮铮脊梁,近到桌上的一饭一蔬;她信仰双手打磨的岁月,双脚丈量的路程;她信仰地球上每一寸土地,从荒芜到丰饶,都是人类与大地的对话。“天下英雄谁敌手?我与我,周旋久。”梅雨旸将始终不忘初心,在前行的路上永不止步,追寻属于自己的“春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   版权所有 © 2019 NUIST备80020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210044   025-58235255   
请使用Chrome或IE8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