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党员先锋们如同璀璨星辰,在科研探索中突破,在学习攀登中奋进,在文体活动中展现风采,在公益服务中传递温暖。他们的事迹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近日,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学用典型传帮带”主题党日活动,分享优秀党员在科研、学习、文体、公益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旨在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点带面增强党支部内部的联系和互动,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
科研先锋:勇攀高峰,破解难题
闻雨涵,中共预备党员,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名杰出学生。她曾获蓝桥杯省一等奖、电子设计竞赛省二等奖、嵌入式东部赛区二等奖,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
面对国家通信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闻雨涵毅然决然地将提升信号通信质量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她在SCI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参与电子设计大赛,负责硬件电路系统设计,将信号分离装置准确率提高到千分之一,并开源共享了相关资料。她和团队还开发了高校教务成绩录入器,获得嵌入式比赛奖项,并研发了体温心率检测装置和AI识别系统,为特定群体提供科技支持。
“咱党员搞科研,就得带头冲,难题面前不退缩,高标准要求自己。”闻雨涵心中怀揣着一个宏伟的目标——推动科研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让成果落地,真正助力社会进步。她的事迹展现了新时代党员的卓越风采与担当精神。
学习楷模:科学规划,不断进取
郭懿鋆,中共党员,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优秀学生。她专业成绩班级第一、大类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和天技科技励志奖学金,并荣获三好学生等荣誉。
郭懿鋆通过科学规划和时间管理,有效应对学业压力。每学期初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重点准备专业课程,避免临时抱佛脚。她注重劳逸结合,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她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原理而非仅记忆公式,这种学习习惯帮助她在学术探索中保持清晰方向。她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科研项目和竞赛深化知识理解,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总言之,郭懿鋆认为,勤奋与努力、合理的时间管理、深入的思考和高效的学习方法都是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将继续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将所学回馈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体之星:传承文化,绽放光彩
周紫妍,中共党员,2022年3月成为校民族乐团的一员。周紫妍对民族器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热爱,抓住机遇加入了校民族乐团,开启了阮的学习之旅。
尽管此前并无阮的演奏基础,但周紫妍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与决心,每周都积极参加民乐团的排练。她不仅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演奏能力,还踊跃参与校园路演活动和展演比赛。她与乐团成员一起,反复打磨每一个乐章,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用灵动的指法和饱满的情感,将阮的独特韵味展现给观众。
“身为学生党员,于校园文体推广普及中大有可为。要率先垂范,以自身热情点燃同学兴趣;精心策划活动,拓展参与渠道;凝聚各方力量,营造热烈氛围。用行动传递文体魅力,让校园因我们而充满活力与激情,共筑多彩校园生活。”周紫妍怀揣着对音乐的热情,用乐符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展现出了作为学生党员的出色风范与担当胸怀。
公益典范:爱心奉献,温暖社会
胡锦秀,中共预备党员,现担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小时。
胡锦秀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展现了她的热情和责任感。作为学生会体育部成员,她三年来一直为各类体育赛事提供细致服务,确保赛事成功。成为文艺体育部分管主席后,她带领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协调学业与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拥有的美好而难忘的记忆。此外,胡锦秀还积极参与校外志愿活动,如科技馆科普讲解和家乡红色文化传播,用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科学原理,激发社会大众探索兴趣,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志愿服务,源于内心的呼唤,践于脚下的步履。胡锦秀的故事,是公益志愿精神的生动写照。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让“小我”在服务“大我”中绽放光芒。愿更多人能像她一样,以爱心为笔,以行动为墨,共同绘就一幅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
在这些党员先锋的故事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个体的光辉,更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让我们以他们为镜,汲取力量,激发潜能,将个人的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愿每一位党员都能成为时代的炬火,照亮自己,温暖他人,共同铸就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