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2019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联培班在我校赵成义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国家重要水文实验站滁州综合水文观测基地开展专业认识实习。
在滁州综合水文实践基地合影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水文山实验流域。在该站点,讲解老师细致地介绍了这座实验流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该实验区域于1997年初步建成,目前主要包括1个面积为512平方米的人工实验流域和2个面积为32平方米的蒸渗仪,周边及底部采用混凝土密封,内部土体为回填土。该实验流域坡度约为10度,土体深度为100厘米,植被类型为草地。实验流域配备分层径流观测系统,可分别观测0、30、60、100厘米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数据。
参观水文山实验流域
接着,讲解老师带着同学们踏入位于地下2.5米深处的土柱实验室。该实验室能够透过测量潜水面处的土壤湿度和土壤重量判断此处的土壤性质。赵成义教授带着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课本上“土壤含水量的决定因素”等知识,知行合一,促进了同学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同学们对水文学精密测量的兴趣。
参观土柱实验室
接下来,同学们前往南大洼实验流域参观森林植被下的径流实验仪器,南大洼实验流域目前主要包括1个面积为7897平方米的天然实验流域。该实验流域为天然实验流域,植被类型为森林。实验流域配备分层径流观测系统,可分别观测0、30、60、100厘米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数据。配备了分层集流槽,并在流域内布设高空翻斗式雨量计、能量平衡观测系统、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压力式水位计等观测设备。讲解老师介绍了树干径流、高空雨量计等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同学们感到受益匪浅。最后,同学们参观了基地工作室和观测数据的仪器设备。
参观南大洼实验流域
本次赴滁州水文综合实践基地的认识实习,丰富了同学们的水文学观测、水域坡面汇流、蓄流、产流、土壤下渗、降雨计量等专业知识,提升了水文学对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的认知。同学们体验了科研人员野外工作条件的艰苦,为科研工作者奉献国家水文事业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同学们还了解到科研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研究工具很多被国外垄断,需要一代代科研人员为国家技术创新不懈奋斗。